南京高质量发展“密码”是啥

2018-07-11 09:48:09来源:泰州日报作者:本报记者 谢荣

  七月,南京。满目葱茏,满城活力。

  “古城”“绿城”“科教城”“枢纽城”“产业城”,这座拥有如此多精彩“名片”的城市,正以昂扬的姿态大步前行。

  2017年末,南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3:38.0:59.7,新型显示、物联网、信息通讯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6个产业收入规模均超千亿元。当前,南京正全力培育发展“4+4+1”新型产业体系,即新型电子信息、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与高端商务商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并正大力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此度,我市党政代表团赴南京调研,希冀破解这里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密码”,发现这里一路上跑的动力之源,继而对标找差,为泰州的转型发展积累经验、积蓄力量。

  

  市党政代表团在南京江北新区规划馆学习考察。

  顾祥忠摄

  创新驱动演绎“三级跳”

  走园区、进企业,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创新气息。

  在江苏,南京江北新区是一块不折不扣的“创新热土”,它是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其战略定位为“三区一平台”,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另外还要建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目前,江北新区拥有多个国家、省级孵化器和国家级研究中心,创新创业资源密集。2017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其中直管区突破1000亿元,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居第7位。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也“牛”得很,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目前这里已是亚洲最大基因测序基地,年测序能力达30-40万人次;同时已建成存储能力达52PB、运算规模达35000核+的超算中心,当前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340万亿次,位列国内第四。

  南京的企业,同样深植创新基因。

  成立于1995年的先声药业,经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战略选择,已从278万元注册资本、几十名员工发展到超过30亿元总资产、3000多人的研发驱动型制药企业,年纳税近5亿元。

  鲜为人知的是,先声药业总裁冯洪刚是咱泰州老乡。他直言,企业发展奥秘是——用开放式创新促转型。

  何为“开放式创新”?先声药业的做法是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持续开展多种模式国际合作,与美国Apexigen公司联合开发全球领先的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与国际著名生物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共同研发抗肿瘤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药品等等,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而最让人关注的是,在从制药企业传统研发模式衍生出开放式创新模式后,先声药业并未停止创新步伐,而是步入了精准医疗百家汇时代,由此成功演绎“三级跳”。

  “精准医疗百家汇不断联合全球资本、科技公司、医疗机构,聚焦精准医疗领域,对来自全球的潜力创业项目和公司进行合作、投资、孵化,共同构筑精准医疗产业链。”冯洪刚透露,目前百家汇平台上已聚集生命科学创业公司逾110家,先声药业投资了22家。“借助别人的资本、别人的脑袋,我们加快了创新研发速度,缩短了与世界一流公司的距离。”

  产业优化实现“撑杆跳”

  估计在1990年苏宁创立的那会儿,谁也没有想到,那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有朝一日会长成一个巨人。

  20多年后的今天,由一家普通传统商业企业,苏宁成长为中国领先的O2O智慧零售商,实现了精彩的“撑杆跳”。

  数据显示,2017年的苏宁控股集团,以4129.5亿元的规模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名,在中国和日本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形成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八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格局。

  助力苏宁跃起的那根“撑杆”,就是产业的优化升级。例如通过门店端、PC端、移动端和家庭端的四端协同,实现无处不在的一站式服务体验;不断开辟新业态,包括苏宁易购广场、苏宁云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苏宁极物、苏宁汽车超市、苏宁易购直营店、苏宁小店等等;苏宁易购线上通过自营、开放和跨平台运营,跻身中国B2C市场前三强并在主流电商中增速领先……

  放眼南京,通过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打开发展空间的企业比比皆是。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网、电厂和各类工矿企业的电力保护控制及智能电力装备的研发与生产,是国内该领域最大的科研和产业化基地。

  “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做精主业、外延发展’,就是对已有核心技术持续改进和提高,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同时稳步向相关技术领域拓展。”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九虎语气肯定地强调,“我们现在许多产品,品质比老外的还要强!”

  城市建设锚定“新高好”

  于城市而言,规划建设水平直接关系首位度高低,关系城市发展质量。

  对此,南京江北新区再度成为样板。

  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江北新区要围绕“全市最优、全省一流、全国前列”目标,着力打造“科技、产业、品质、生态、开放、幸福”六个新区。

  他们的做法是,坚持规划、改革、法治和生态“四个先行”,加快推进创新名城先导区和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的建设。

  这当中,江北新区大手笔的综合管廊成了特别的“网红”,常有五湖四海、各种口音的参观者来此一睹芳容。

  该管廊一期工程10公里,纳入了给水、电力、联合通信及空调管四种市政管线;二期工程53.41公里,总投资约43亿元,收纳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热力空调管、燃气、雨水、污水、垃圾九种管线。

  若从地面向下步入管廊,顿时会发现别有洞天,欧美电影中高大宽敞可以走车的画面立现眼前。只见一根根或粗或细的管道整齐延伸至远方,一时间令人难以置信身处城市地下。

  “江北新区综合管廊按照‘新高好’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型工艺、物联网技术及海绵城市理念,我们要把江北新区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成集约的管廊、智慧的管廊、生态的管廊。”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信心笃笃。

  学习印象

  紧紧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泰兴市委书记 张育林

  南京的“创新名城”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深感压力,倍感责任。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产业是发展重要支撑,我们将深刻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抓好产业转型这个着力点,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转型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上台阶。

  一是进一步明晰创新主攻方向。突出传统产业升级、特色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特别是围绕以纳米多孔硅锂电池负极材料和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为核心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打造创新链、人才链。二是大力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坚持政府主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建设江苏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兴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不断提升人才科技广场运营效率,充分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更好地支撑转型升级。三是着力营造创新生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意见,着力打造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系统创新链。把成果转化落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导向和评判标准,着力在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

  姜堰区委书记、区长 李文飙

  这次解放思想、对标找差之旅,让我切身体会到南京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园区的理念和魄力,既感受到差距,也看到了方向。

  发展不充分是姜堰最大的区情,产业经济是姜堰争先赶超的突破口。下一步,我们将紧扣“高质量”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一是高点定位产业布局。紧扣新能源、机械制造、大健康、电子信息“2+2”产业,策应中部工业集中区、溱湖生态经济区、通南经济发展区建设,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引导,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联动导入优质增量。深化“产业+资本+科技”招商机制,突出招商引才局职能,主动与大院大所、投资机构合作,在重特大产业项目、高端产业人才引进上持续突破,做实“建链、扩链、强链”文章。三是精准培强企业支撑。精准研判企业状况,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精准引导企业方向,突出“扶优逐劣”导向,鼓励优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股改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倒逼传统企业加速转型,不断提升姜堰产业综合竞争力。

  培大育强地标型企业

  市经信委主任 刘秋平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更感受到南京是一座科教与产业相互交融的创新名城。

  南京市产业定位高、规划手笔大、创新能力强,特别是江北新区作为创新名城先导区,其推进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的建设定位,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的新理念,对我市今后推进产业优化发展、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均有很大启示。

  同时,我们走访了苏宁控股集团、先声药业、南瑞继保等地标型企业,看到在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方面政策引导的强大推动力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使这些地标型企业逐步在国内外形成核心竞争力,有了行业话语权和市场占有率。这些经验对我市培大育强骨干企业、地标型企业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城市建设坚持“三个一同发力”

  市住建局、建工局局长 高卫东

  南京围绕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的发展坐标,在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江北新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工作手笔以及实际成效,都让人感到震撼。

  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也是泰州城市建设面临的首要课题,我们将坚持“三个一同发力”:一是坚持繁荣新城与改造老城一同发力。新城区以“雄安质量”为标杆,创新南部新城建设理念,综合推进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高标准建设体育公园、永定路中央广场等功能载体,打造城市新的“原子核”,构建“快速成环、干路成格、支路成网”的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能级。老城区以“城市双修”为抓手,加快实施污水管网全覆盖工程,11条黑臭河道年内整治到位,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做好路面、街面、立面、店面、屋面“五面”改造,尤其做好“三河三街”立面改造和9条水泥路面“白改黑”,整体提升老城区的形象和品位。二是坚持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一同发力。以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着力做好城市出入口、功能片区、双水绕城等重要节点的景观提升,实施“100+”城市彩化行动,打造10条景观大道,新增步行绿道30公里以上。围绕“百年精品,最美风景”,充分挖掘泰州地域文化,将水城一体的特色形态和丰富的历史文脉与城市色彩等融为一体,彰显泰州城市的独特魅力,打造“水韵绿城、多彩泰州”。三是坚持优化服务与改革创新一同发力。继续放大“大数据O2O审图新模式”效应,打通工程建设上下游管理渠道,开拓事中事后监管新路径。创新“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建模式,建立“135”微修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住有宜居“5+1”惠民新机制,打造“泰房安”品牌,加快“阳光征收”信息平台、“鹰眼”智慧城建APP建设,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为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市规划局局长 徐兵

  城市之美源于规划。南京市将高起点战略定位“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规划先行,国际标准,世界眼光,规划建设三区一平台;大数据信息在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各方面的应用等,这一系列科学、前卫的城乡规划理念,令我收获颇多。下一步,市规划部门将对标学习,突出四项重点工作,奋力赶超。

  一是全力推进城市总规修编。突出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立足全域统筹,谋划城市战略定位,探索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为主体,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

  二是加快建设信息平台。突出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摸清资源家底,构建空间规划数据中心,形成坐标一致、指标统一,政策协同、机制有力的一张蓝图。

  三是系统谋划老城规划。突出历史文化和生态宜居,充分利用老城特色元素,着力优化老城业态布局,改善老城人居环境,形成一揽子解决方案。

  四是高点定位新城建设。突出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打造精品化的城市空间、高水平的服务体系和全要素的创新平台,为全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开放中集聚创新资源

  市商务局局长 何卫东

  这次市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赴南京、常州学习考察,用心良苦,意味深远。今天实地实景的考察参观,无论是苏宁集团、先声药业,还是江北新区,真切感受到震撼和压力,处处感受到“创新”“开放”。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泰州的跨越赶超,必须在开放中集聚创新资源。下一步,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就是要紧盯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平台上比选项目,集聚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先进要素,以高水平的增量经济带动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倒逼城市功能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在载体建设上,我们将主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园区,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更高标准修编园区发展规划,加强与国际国内大院大所合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发展上,泰州要学习借鉴江北新区国际化定位和国际化视野经营城市,要把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作为泰州今后开放发展的重要取向,从营造国际化环境入手,让泰州在商务载体、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接轨国际标准,实现后发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