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季惇大的兰亭遗韵

2018-02-22 10:30:58来源:泰州晚报作者:【泰兴】沈佳惠

    

 
    季惇大是泰兴名门望族季氏的后人。季氏原居住在泰兴城南季家市,后迁徙至泰兴县城。季氏家族兴盛于明清时期,世系枝叶繁多,遵循着“科第兴、家道兴、文学兴”的发展轨迹,家族整体文化素养较高。围绕这条主线,季氏家族成员还涉足其他文化领域,且能出类拔萃。如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代有名家,有季寓庸、季开生、季应召、季尧堃、季葆仁等,或书法英美绝妙,或画花卉、翎毛、山水、走兽等颇有名家风韵。笔者曾见过季应召的两幅猫画,毛发根根分明,活灵活现。但世事浮沉,季氏家族书画家们的作品如今已寥寥可数。泰兴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季惇大的书法作品,尤显珍贵。这幅作品不仅将他的书法造诣展露无遗,还反映了季氏家族的经济、文化、收藏等情况,是研究季氏家族的一件不可多得的藏品。
    《光绪泰兴县志》载:“季惇大,字廉期。与兄美大并卓文誉。时同邑张大鹏、大驹,亦以昆季竞爽里中,号为‘四大’。乾隆五十三年领解试第一,嘉庆初元,举孝廉方正。精绘事,兼通畴人之学及形家言,皆微妙入神。著有《洗心编》、《濂溪全稿》。”由此得知,季惇大主要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他和哥哥季美大以文绩卓著而享誉乡里,并与同时期泰兴城区张氏家族同样优秀的张大鹏、张大驹,合称为“四大”。季惇大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南直隶的解元。嘉庆初元(1796年),被举荐为“孝廉方正”,授以教职,兼通“畴人之学及形家言”,即对在职官员进行的天文地理等科技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他的讲解玄妙复杂,听得人“入乎其神”。季惇大还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著书立说,遗有《洗心编》、《濂溪全稿》。
    据季氏族谱记载,季氏家族中取得功名的人较多,其中有四位进士,可谓凤毛麟角,分别是季寓庸、季开生、季振宜父子三人和季惇大的父亲季芳馨。在古代残酷的科举考试中,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足见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季惇大从小生活在这样尚学重教的文化家族中,耳濡目染,勤奋好学,虽没有像父辈那样考中进士,但在科考场上也是一鸣惊人。从县试、府试,到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的院试,再到本省的乡试,一路过关斩将,层层选拔,最终夺取了乡试解元,即全省统考中的第一名,相当于现在高中清华北大了,可谓是万里挑一,相当不易。从此他拥有了举人身份,便可以出仕了。
    2013年,季惇大的这幅书法作品作为泰兴籍书画家的精品力作,入选泰兴历史文化丛书《泰兴馆藏书画》。作品内容选自苏轼的《跋子由栖贤堂记后》,“子由作栖贤堂记,读之便如在堂中,见水石阴森,草木胶轕,仆当为书之,刻石堂上,且欲与庐山结缘。他日入山,不为生客也。东坡跋子由栖贤堂记后。莲溪季惇大”。钤“莲溪”朱文印。“莲溪”应是季惇大的字,又有“廉期”、“濂溪”的写法,许是古代文人雅趣其多,又或许是编撰者们只听其音,未究其字的结果吧。但显然季惇大的这幅行书与苏轼的“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的书法大相径庭,不存在追摹苏轼书体的说法。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展示出书者娴熟的技法。字体潇洒飘逸,骨格清秀,妍美劲健,充溢着王羲之《兰亭序》的遗韵,渗透着一种执着的偏好。
    追根溯源,季氏族人对兰亭的这份特殊的情感,皆因家族内曾经收藏过《神龙兰亭》,这是一种荣耀,一种力量,一种能将之内化于心,形成书写习惯的自觉行动。季惇大的行书作品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虽加有自己的喜好,但整体沿袭兰亭笔法,兰亭神韵的风采无处不在。据说《神龙兰亭》,出自唐书法家冯承素之手,是流传至今的《兰亭序》摹本中最为精美的一本。当年,季寓庸解官回家,后经营盐业,获利巨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在泰兴城东隅建嘉树园,花重金购买收藏书画古籍,《神龙兰亭》名列其中,号称镇园之宝,后传于其六子季八士。季氏家族中季寓庸一支最为兴旺发达。季惇大的高祖季奋庸是季寓庸的弟弟,按照当时的宗族制,《神龙兰亭》自然不可能传至季惇大,但在这样一个家族群体中,无论血缘关系的亲疏,无论文学成就的多寡,收藏“天下第一行书”的事实永远都是季氏家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