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泰州两会专题报道 > 报告解读 > 内容

打造区域创新生态示范区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2018-01-07 10:00:13

  ——《关于泰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登

  2017年

  2017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四个关键突破”为主题,扎实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0亿元,增长8.1%,增幅位于全省前列,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超出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推广“水稻+N”生产模式,粮食单产490.9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3%。成功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工业用电量增长13.7%,增幅居全省前列。

  全域旅游加快发展 成功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全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分别增长10.5%、12%。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有序推进,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复、省政府印发。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产值增长15%。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41个、竣工445个。工业投资增长17.5%,增幅居全省前列。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9%。

  创新创业蓬勃开展

  强化创新投入 预计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

  强化大院大所对接 合作签约院地合作项目25个。预计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20家、发明专利授权700件、高新技术产品650个。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挂牌成立市招才局,引进高层次人才2208名。制定实施创业富民“30条”政策,推出创业富民“三张券”,城乡各类创业人员增长41.2%。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制定出台市级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及实施方案。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实时结算。开展全国生育保险与职工医疗保险合并试点、全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养老保险待遇和医疗救助比例。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成率达90%。完成市二中整体搬迁,创成省四星级高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功举办“梅艺节”、首届非遗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心血站和120急救中心基本建成。

  加大扶贫力度 50%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二连冠”,平安泰州、法治泰州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018年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建议主要指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4%;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万人;单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目标。

  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快完善产业体系 力争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力争全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年内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00个,创建市级以上智能示范车间30个。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拥有“专精特新”产品企业150家。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力争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省级重点物流基地2家,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力争稻麦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高特色种养业比重,力争粮经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打造区域创新生态示范区

  完善创新载体 年内建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7个。全年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

  培育创新企业 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突出抓好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建有率保持在95%以上。

  推进关键技术攻关 全年组织实施20个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培育1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推进创新型市(区)、创新型乡镇建设,启动市级高新区认定工作,挂牌建设市级高新区4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年内建成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10家。加大生态涵养力度,新增成片造林1.3万亩,完成森林抚育5万亩,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45个。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区创建力争年内海陵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确保2020年全市创成。

  深化“263”专项行动 累计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50家以上,化工企业入园率提高到50%左右。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河道,完成270个村庄污水治理。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大力推进创业就业 力争新增创业5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8%和95%以上。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达标比例分别达到75%和85%。新增省四星级高中1所、省级课程基地2个。加快建设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加大精准扶贫力度 年内75%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目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